1965年,我国成立了上海消防研究所,该研究所经过认真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代卤代烷1211气体灭火剂,并经过了公安部的项目验收,其已在国内军用坦克的自动灭火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卤代烷1211气体灭火剂的研制成功,开启了我国研究气体消防技术的先河。1968年,上海消防研究所继第一代卤代烷1211气体灭火剂之后,又成功的研制了第二代卤代烷1301,该气体灭火剂应用于飞机发动机的自动气体灭火装置中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居住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不断的恶化,防火防灾成为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内投入到气体灭火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越来越多,1987年,国内气体消防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张永胜和唐祝华等工程师通力协作,经过多次讨论和探索,提出了“全淹没系统-Total flooding system”
和“卤代烷-Halon”等系统,为这些系统的命名,并且定义了这些系统相关的概念和操作,得到了我国消防技术研究学者和专家的共同认可,被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为作为国内消防技术的工程规范和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的标准,已经得到了诸多消防技术及产品生产研发必须遵循的规范,标志着国内消防技术已经迈入到统一化、正规化的进程中。目前,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相关规定,所有的气体灭火剂都要逐步的过渡到洁净气体方向,以便更好的维护环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2.我国气体消防技术研究的成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消防技术研究者和消防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对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洁净气体对于环保的要求十分高,具有多项技术规格,分别如下:
(D对于缓解大气不存在危害。消防气体不能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严格的限制ODP不能超过0.05,最好是保持ODP为0,并且消防气体不能产生温室效应,尽可能的降低温室效应,严格的限制GWP不能超过0.1]。
(2②不能对人体产生毒性危害。由于消防气体是要接触人或者人群的,因此,要保持消防气体不能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侵害,竟可能的将消防气体的灭火浓度降低,不能超过无毒性反应的最高浓度,最好是微毒级的气体,对人体仅仅是轻微的影响。
(3③气体需要全部气化,不存在固体或者液体残留。消防气体在使用时,消防设备喷射的全部气体都要气化,并且保证气体在封闭狭小的有限空间内能够快速的均匀扩散,保证气体不导电,并且不会击穿空问内的电气设备,没有腐蚀性,不会对火灾现场的各种设备、墙体产生腐蚀、污染和破坏的情况。
(④气体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气体灭火剂必须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其他需要稳定的耐热性,以便能够进行贮存,同时,在保证上述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的同时,气体还要具有高效的灭火性能,可燃点高,不是可燃其他,能够在10秒乃至更短的时间内实现灭火的作用。
(5)灭火气体需要能够根据环境在液态和气态之间实现转换。对于气体灭火剂来讲,平常贮存时的状态是液态,以便能够实现较大的充装密度,只需要占用较小的空间即可,实现了没火气才的瓶站、瓶组,实现管网固定灭火系统;另一方面,气体灭火在使用时,应该能够实现迅速的转换为气态,并能够迅速的向消防区四周扩散,形成有效的灭火气体,因此,灭火气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临界温度,并且具有实用的蒸汽压力和临界压力四。
3.我国气体消防技术的展望
(D制定并发布新型的气体灭火规范。目前上海消防研究所已主编并修订了国家消防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并报批国家公安部消防局审核裁定,由国家建设部在2005年7月15日批准发布,从制度上完善了气体灭火的标准印(2②制定并发布新型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由田间小房研究所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印刷出版了国家《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该规范已经于2006年5月1日起实施。
(③全面调整消防规范总体框架。2005年12月,根据国家建设部的统一部署,公安部消防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消防工程技术规范管理工作会议,对我国现行消防气体的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我国消防气体进行全面性的合理化调整,构建出我国消防工程技术规范的标准体系和总体框架。
4.结束语
在我国军用和民用消防领域,气体消防技术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能够有效的、及时的扑救火灾,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气体灭火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灭火剂、灭火系统和灭火装置设备的科技含量较低,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亟需提高。国家的气体灭火政策仍然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对于国内研制的新型灭火剂、灭火系统和灭火装置设备没有出台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阻碍了气体消防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消防工作中和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已经研制出来许多气体消防设备和灭火剂,消防人员的工作设备和环境也在迅速的改善,但是,随着新型灭火器的研制成功,对灭火要求也在不断高、操作难度也在加大,为气体消防技术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问。
